现代牧业
长山头农场:用产业发展夯实“家底”
4月中旬,记者来到地处中宁县的金年会长山头农场境内的天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多宝体育荡漾,波光粼粼,远处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抬眼望向湖面,只见在湖边密密匝匝的水草中,一群群水鸟游弋其间。
指着湖中泛起的层层水波,长山头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成虎告诉记者,这是鱼儿在水里欢游:“我们的鱼是纯天然的咸水鱼,不喂饲料,只吃水草和鱼虫,鱼肉鲜嫩而安全。”
杨成虎告诉记者,市场上的鱼每公斤在12元左右,天湖的鱼一条就5—10多公斤,在湖边购买每公斤24元,如今水产养殖已成为长山头农场一项重要的扶贫产业。
“贫困农场要实现脱贫致富,必须立足农场独特资源优势,优化农场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特色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从而增强贫困农场内生发展动力。”杨成虎如是说。
长山头农场公司曾是金年会国家级贫困农场公司之一。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战中,长山头农场公司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利用贫困农场扶贫项目资金,大力培育肉牛养殖、“1+3”特色林果(枸杞、钙果、沙棘)、天湖大水面健康渔业养殖,不仅成功摘下“贫困帽”,更为职工带来红红火火的生活。
天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30010亩,其中水域面积达9101亩,红柳湿地面积12585亩,是宁夏中部干旱带原始湿地保存最完整的自然资源之一。2009年,长山头农场曾将南湖5000亩湖面经营权承包给个人搞养殖,由于承包户对湖水处于无序管理状态,致使水生态和陆生环境均未得到有力修复。
“要想保护这一方绿水青山,必须收回湖面养殖经营权。”杨成虎说。
长山头农场收回湖面养殖经营权后。一方面积极保护天湖湿地水环境生态安全,一方面发展生态水产养殖。利用国家贫困农场扶贫资金297万元,实施了清湖放水、生态补水工程,购置投放鱼苗,采取生物措施修复水体,实现了天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力争把天湖打造成集水产养殖、水上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渔文化基地。
“仅这一项,农场年均营业收入可达到400万元,实现利润80多万元。”杨成虎说。
与此同时,去年长山头农场对农七队原养殖场进行改扩建,通过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基地,推广良种化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利用国家贫困农场扶贫资金1498.33万元,新建牛棚圈舍共17040、青贮池675平方米,干草场1612平方米,并投资600万元购置西门塔尔、安格斯等品种肉牛,肉牛存栏量可达2000头。项目建成后,年均营业收入可达到1430.77万元,实现利润总额407.09万元。截至目前,肉牛养殖场存栏肉牛564头。
今年58岁的马会军是从海原县徐套乡搬迁到长山头农场境内的移民,2018年5月农场肉牛养殖场招牛把式他就来打工了。
“以前四处打工,什么都干,自从来到养殖场才算稳定下来。”马会军说,自从去年场里扩建,养牛也实现了机械化,这活越来越轻松了,1天还能领到120元钱,“在家门口打工,不受累1年还挣4万多块钱,这以前都不敢想。”
借助天湖发展旅游业;实施订单农业,签订毛豆种植外销合同,一年增收3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枸杞基地400亩;新增沙棘种植面积1270亩,年净增效益286万元……一项项特色产业的开发,增强了长山头农场公司扶贫“造血”功能,用产业夯实农场“家底”,用拳头产品敲开致富大门。(记者 张瑛 文/图)